![]() |
黄思懿正在对设备进行巡检。 |
勤于钻研的他,拥有许多“独门秘籍”,慢慢地由一名“小学生”变成了队里有名的“土专家”。
在40555队,钻台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钻台下,他既是青年员工的良师又是益友。
“黄师傅,液压泵轴承坏了,您来帮帮我吧。”“好,马上就来。”
“MWD入井后没信号,黄师傅,怎么办?”“我来看看。”
这个大家口中的黄师傅,是渤海钻探钻井四公司40555队的大班司钻黄思懿。其实他的岁数并不大,但他却凭着自己的一股钻劲,成为公司最年轻的工人技师之一。
勤奋钻研的好学生
1995年,刚走出校园的黄思懿对钻井还没有概念,谁知在钻台上一干就是18年。初入井队,黄思懿就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
刚开始实习时,有的学徒怕出事故,不敢独立操作。黄思懿却把每次独立操作看成难得的学习机会,只要师傅从旁指导,他总是抢着上前操作,练习手感,熟悉要领,遇到疑问当场请教,时间一长,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和操作技巧。
为积累和巩固所学知识,黄思懿每天坚持下班后自学两个小时,从不间断。日积月累,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宽。
在定向钻井时,由于机械设备不像电动钻机那样可以调整速度,找工具面时通常需要很长时间。黄思懿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几种方案,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通过降低机械钻速的办法达到一次准确将工具面转到合适位置的目的,解决了定向钻井生产中的一个大麻烦。
凭借这股钻劲,黄思懿荣获钻井四公司“金牌工人”称号。
技术革新的“土专家”
黄思懿常说:“干活不仅要勤动手,更要勤用脑。”勤于钻研的他,拥有许多“独门秘籍”,慢慢地由一名“小学生”变成了队里有名的“土专家”。
雁60-平1井是40555队承钻的首口大位移水平井,施工时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包括MWD入井后无信号和信号不稳定等。对此,黄思懿利用休息时间查找大量技术资料,与定向井专家交流探讨,总结出一套解决和判断MWD井下信号不稳定和无信号的新方法,多次避免了无意义的起下钻。
黄思懿还经常参与设备改造工作。由于冲管总成使用时间长,钢垫薄,加上盘根质量不过关,一个班要更换冲管盘根3到4次。黄思懿向队里提出了在钢垫下增加石棉垫的建议,有效地解决了钢垫不能密封的问题。
有求必应的好老师
在40555队,钻台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黄思懿忙碌的身影。钻台下,他既是青年员工的良师又是益友。
作为队上的兼职教师,他无论工作多忙,总是抽出时间认真备课,组织培训。近两年,他先后编写了《岗位巡回检查路线》和《气动小绞车的操作维护与保养》等10余个课件,并且针对不同人员需求,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为了增强培训效果,他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手把手地指导,一对一地更正,将自己的绝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名学员。
大家在工作中一遇到“疑难杂症”,总爱找黄思懿帮忙。每到这时,他总是有求必应。在他的帮助下,队上已有6名青年员工走上正、副司钻的关键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