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008年3月,辽宁省辽河公安局打掉一个开井盗油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
经查,犯罪嫌疑人贾令文、赵守明和王忠2007年4月以来,采取“蚂蚁搬家”的方式利用编织袋、柴油桶和塑料桶等工具从井口装油,作案25次,共计盗窃原油100余吨。
【案例2】2008年1月16日,3名犯罪嫌疑人利用在丰田面包车内安装储油罐的方式,在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境内的秦京输油管道11号桩打孔盗油。
□案件特点:盗油车辆由大型车转为小型车,更加灵活。这种盗油形式往往会躲过公安机关的路查,也不会引起巡线员工的注意,隐蔽性很强。
■防范漏洞和教训:对经常在深夜出现输油管道附近的可疑车辆和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案例3】2007年10月,吉林省松原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盗窃、贩卖原油案。犯罪嫌疑人汪宝华伙同庄太平、孙长友等人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大肆非法收购原油。据统计,1993年以来,该集团共贩卖原油价值3000余万元。仅2007年4月至9月,汪宝华团伙就贩卖原油价值300余万元。
□案件特点:1.集团成员统一配备交通、通信工具,从原油收购、检质、提纯、运输和贩卖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2.集团在贩卖原油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盗、运、销”链条,遍布油区周边的非法土炼厂,为其提供了便利的销赃渠道。
■防范漏洞和教训:1.对重点油井、重要管道要切实落实“三防”措施,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巡逻、守护力度,全面强化源头治理,切断盗油、销油渠道。
2.要综合整治“盗、运、销”原油链条的各个环节,多层次、全方位打击涉油违法犯罪活动。
【案例4】2007年9月17日20时,位于河北省雄县境内任京输油管道27号桩+550米处被不法分子打孔盗油。不法分子在管道附近租用了一个农家院,利用农家院做掩护挖了约13米长的地道至任京输油管线,准备在管道上安装阀门长期偷盗原油。
□案件特点:1.不法分子采取挖地道的方式打孔盗油,隐蔽性很强。
2.不法分子为了做长期盗油的准备,甚至将引出的盗油管线用塑料布缠绕。更有甚者为了冬季盗油,不法分子将盗油管线上加装电伴热带,在盗油管线上采取小口径接管盗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对管道打孔盗油判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网站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合作媒体和其他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发扬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赢理念,传递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